鐘鳴鼎食之家——在古代,這其中的“鐘”和“鼎”都為銅器。管中窺豹,足以見得銅器銅雕物件對于古人生活是何等重要,更遑論鐵器工藝并沒有被普及的春秋戰(zhàn)國之前。
作為中國古代樂器的集大成者,編鐘在西周,春秋戰(zhàn)國乃至秦漢兩朝都是最高級別的演奏樂器,迄今為止發(fā)現(xiàn)的最高規(guī)格19音色編鐘全部由青銅鑄成并輔以雕刻花紋。
除編鐘外,更為常見的“鼎”更是中國悠久文化歷史上不可磨滅的濃重一筆。最初鼎的作用是烹飪,但是隨著青銅鑄造工藝的發(fā)展,夏商周時代鼎的作用更多是為了祭祀和記事,自此后,鼎更加成為研究中國銅雕藝術(shù)的基礎(chǔ)。
除編鐘外,更為常見的“鼎”更是中國悠久文化歷史上不可磨滅的濃重一筆。最初鼎的作用是烹飪,但是隨著青銅鑄造工藝的發(fā)展,夏商周時代鼎的作用更多是為了祭祀和記事,自此后,鼎更加成為研究中國
銅雕藝術(shù)的基礎(chǔ)。
最為著名的“司母戊大方鼎”就是祭祀之用,但是除此之外——“問鼎中原”一詞更加彰顯了“鼎”作為國之重器的獨特價值。作為青銅文化的代表之作,在夏商周以及秦漢兩朝,鼎,都是作為傳國重器被歷朝君王記載當(dāng)朝重要典籍,章程,以及征伐等史料,更為后人傳承了西周的大纂文等金文,為后世研究古代史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。
中國人對于銅器銅雕的研究以及收藏由來已久并且長盛不衰。還是以“鼎”為例,在中國常用詞語類似“一言九鼎”“鼎盛”等等和鼎有關(guān)的詞語都足以說明中國人對于鼎獨特的文化情結(jié)。
至今,中國銅雕技術(shù)脫胎于三代兩朝的“六分其金而錫居一”,并在此基礎(chǔ)上開拓創(chuàng)新,使得中國的“鐘鼎”文化得以傳承,實乃民族幸事!
手 機 :楊經(jīng)理:13722288210
公司電話:0312-4319166
Q Q :541114682 81637358
郵 箱:ok@qyhbds.com
此上內(nèi)容由曲陽縣漢博雕塑有限公司整理,如需參考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