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鋒(原名雷正興,1940年12月18日—1962年8月15日),漢族,出生于湖南長沙,中國人民解放軍戰(zhàn)士、共產(chǎn)主義戰(zhàn)士,因高尚品行和模范事跡而聞名,并以雷鋒精神影響了后世一代代中國人。雷鋒1961年5月被選為遼寧省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,1962年2月19日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陽軍區(qū)首屆共產(chǎn)主義青年團代表會議,后因公殉職,年僅22歲。民國二十九年(1940年)12月18日出生,雷鋒在湖南長沙雷鋒鎮(zhèn)簡家塘一戶貧苦農(nóng)民家里出生,這一年是農(nóng)歷庚辰年,父母給他取乳名叫“庚伢子”。民國三十二年至民國民國三十六年(1943年至1947年),祖父雷新庭,父親雷明亮,母親張元滿,哥哥雷正德相繼悲慘死去,弟弟餓死在家中,年僅7歲的雷鋒從此淪為孤兒,在六叔公和六叔奶奶的拉扯下,艱難地活下來。

雷鋒銅雕,半身像雕塑,人物雕像
加工鑄銅雕塑,訂制人物雕像,銅雕制作廠家
紀念館塑像,雷鋒雕像,半身像雕塑
雷鋒精神是指以雷鋒的無私奉獻精神為基本內(nèi)涵,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(fā)展著的革命精神。其實質(zhì)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,為了人民的事業(yè)無私奉獻,它已經(jīng)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精神文明的同義語、先進文化的象征。周總理把雷鋒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為“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、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、公而忘私的共產(chǎn)主義風格、奮不顧身的無產(chǎn)階級斗志”。
博物館雕塑,人物雕像,名人塑像
廣場銅雕,訂制人物雕像,鑄銅雕塑
雷鋒雕像,加工鑄銅雕塑,戶外銅雕
自從1963年3月5日毛澤東曾為雷鋒題詞及發(fā)表號召,此后每年的3月5日都成為官方指定的“學雷鋒日”,政府引領全中國掀起學習雷鋒精神的熱潮,雷鋒的名字響遍全國,并在60至80年代間被塑造成為中國大陸的模范人物。"雷鋒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,即共產(chǎn)主義人生觀或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”。就是政治上緊跟共產(chǎn)黨,工作中努力,日常生活中主動幫助別人、勤儉節(jié)約。1990年代后,官方引導人們學雷鋒的論調(diào)不再是“忠于革命忠于黨”,而變成了“學雷鋒,做好事”。有評論認為由于逐漸深入的社會反思浪潮,全中國“學習雷鋒精神”熱潮不再,以致當今一代小學生對雷鋒的認知已經(jīng)大不如前,印象模糊。2008年起,中共一改過去每年3月5日由官方媒體號召學雷鋒的慣例,沒有在官方報刊上宣傳學習雷鋒。
大型石雕,加工雕像,雕塑制作廠家
半身像雕塑,園林雕像,景觀銅雕
校園雕塑,訂制人物銅雕,鑄銅雕像
施工任務中,他整天駕駛汽車東奔西跑,很難抽出時間學習,雷鋒就把書裝在挎包里,隨身帶在身邊,只要車一停,沒有其他工作,就坐在駕駛室里看書。他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:“有些人說工作忙,沒時間學習,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,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學習,會不會擠時間,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,問題是我們善不善于擠,愿不愿意鉆。一塊好好的木板,上面一個眼也沒有,但釘子為什么能釘進去呢?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。由此看來,釘子有兩個長處:一個是擠勁,一個是鉆勁,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“釘子”精神,善于擠和鉆。
園林銅雕,景觀雕像,加工鑄銅雕塑
廣場雕塑,雷鋒石雕,石雕制作廠家
訂制人物銅雕,半身像雕塑,加工鑄銅雕像
雷鋒經(jīng)常把自己的藏書拿出來供大家學習,被人們稱為“小小的雷鋒圖書館”。他幫助同志學習知識,同班戰(zhàn)友喬安山文化程度低,雷鋒就手把手地教他認字,學算術(shù)。同班戰(zhàn)友小周父親得了重病,雷鋒知道后,以小周的名義給家里寫了信又寄去10元錢。戰(zhàn)友小韓在夜里的出車中棉褲被硫酸水燒了幾個洞,雷鋒值班回來發(fā)現(xiàn)后,把自己的帽子拆下來一針一針地為小韓補好褲子,輕輕地蓋在他身上。知道這個情況的喬安山說:“為了給你補褲子,雷鋒半宿都沒睡!”